美国新驻华大使浮出水面 与前4任都不同
文章来源: 中美学者智库
作者:银鸣 来源:硕鸣灼见美国驻华大使的位置,从去年10月开始就一直空缺,在经过长时间的考虑之后,拜登终于要做出决定了,他有意让自己的竞选团队的外交政策顾问、老牌外交官尼古拉斯•伯恩斯(Nicholas Burns)出任此职。在中美关系紧张之际,这个消息引起全球关注。
找谁当驻华大使,拜登其实并不缺乏选择。现年61岁的、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白宫幕僚长、前芝加哥市市长伊曼纽尔(Rahm Emanuel)也被传出是大热门。但是对于驻华大使,拜登有着自己的考量,这从伯恩斯的履历便可以看出,他和前4任驻华大使有很大的不同:伯恩斯并非民选政客出身,而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外交官,说明他更多在于执行而非创造政策。
伯恩斯服务了4届美国政府的外交部门,在美苏冷战时期便是外交专家,擅长进行各种艰难谈判,更对中国十分了解,主张联合盟友一同向中国施压。而拜登政府任命这样一个经验丰富、态度强硬且又注重执行的的驻华大使,已经预示了未来拜登的对华战略。

尼古拉斯•伯恩斯
在美苏冷战时期便是专家
现年65岁的伯恩斯目前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外交和国际关系教授。在此之前,他在美国外交部门服务了长达27年,横跨从里根到小布什四任政府,一路位至国务院三号人物,具有非常丰富的职业外交经验。
美国外交人员协会主席、前美国驻保加利亚大使埃里克·鲁宾(Eric S. Rubin)对他的评价是:“伯恩斯是一个真正的专家,是一代人当中最有才干的外交官之一。”
伯恩斯从冷战时期起就成为了一名外交专家,在里根政府时期,1985年至1987年,伯恩斯担任美国驻耶路撒冷总领事馆的政治官员。
他备受瞩目的经历之一,是一直处理美国和前苏联的外交关系,在老布什政府时期,伯恩斯担任苏联事务主任,期间参加了所有美苏高峰会议。进入克林顿政府时期,伯恩斯效力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,任俄罗斯、乌克兰和欧亚事务主任,负责就美国与前苏联国家的关系向总统提供建议。
从1995年到1997年,伯恩斯担任国务院发言人。此后他又被克林顿总统任命为美国驻希腊大使,直至2001年7月。
小布什总统时期,伯恩斯还当过美国驻北约大使,并于2005年至2008年担任国务院三号人物——政务次卿。
现在,经验丰富的伯恩斯或将成为美国驻华大使,美媒表示,拜登是希望以经验丰富的职业外交官,而非重量级政客担当驻华大使。
回顾此前4任美国驻华大使:布兰斯塔德(Terry Branstad)、鲍卡斯(Max Baucus)、骆家辉(Gary Locke)和洪博培(Jon Huntsman),他们都是民选政客出身,曾经担任州长或者议员,而伯恩斯政治生涯一开始就进入美国外交系统。
新大使对外态度强硬
可能是从冷战时期一直和前苏联打交道,一路伴随着各种艰难谈判,伯恩斯在态度上十分强硬。他又了解中国,在担任国务院政务次卿时直接参与了对华有关的事务的管理,从简历上看,伯恩斯无疑是个让人棘手的人物。
今年2月,他接受CNN采访时表示,美中关系对美国来说是“最重要和最具挑战性的”。他将两国关系的现状描述为“非常激烈的竞争状态”。强调美国不能把二战以来在印度-太平洋地区的军事主导地位让给中国。
此外,伯恩斯还强调要保护美国公司不受中国在补贴、倾销、专利法和知识产权方面的不公平对待。他曾在多个场合呼吁建立一个包括日本、北约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韩国和欧盟在内的国家联盟,一起来向中国施压,要求其遵守贸易规则,并在中国违反贸易规则时让其承担责任。
一位曾在此期间与伯恩斯共事的美国外交人员表示,伯恩斯对中国事务非常了解,“他曾在一个很高的级别上负责美中关系”。
拜登更看重执行
当然, 拜登尚未就此做出最后决定,但美媒认为,伯恩斯可能在拜登未来几周公布的首批美国外交官的名单中。分析人士认为,曾效力于民主、共和两党政府且均受到重用的伯恩斯比较容易获得跨党派的支持。
拜登政府也纠结过,一度考虑继续选择民选政客出身人事出任驻华大使,背后理论是认为北京比较喜欢与知名“大人物”打交道,此人最好能够绕过官僚,既能拿起电话直接与美国总统说话,又能够代表总统与中方谈判。

但最后还是释放出选择伯恩斯的消息,那就是伯恩斯并非民选政客出身,不像另一个候选人伊曼纽尔(Rahm Emanuel):前美国白宫幕僚长,也曾担任芝加哥市长。美媒解读认为,此举意味伯恩斯一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工作,会更多在于执行而非创造政策。
在拜登掌控外交、幕僚协调统一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前提下,驻华大使的人选也要意志一致,
驻华大使一贯被视为重要但十分艰难的职位,尤其是在两国关系日益复杂的当下。拜登选择了伯恩斯,说明了他不再想通过更多中国元素或符号化的标签取悦中方,在未来中美关系上,拜登政府更需要的是一个态度强硬、谈判经验丰富的执行者。
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场,对文章内容概不负责。 如有争议,请随时联系我们!

免责声明
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 如有争议,请随时联系我们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