狼窩裡的背叛:熱愛他國文化的中國人,與「高大上」背後的文化空洞
文章来源 | 鸣人堂
《侍神令》劇照。

圖/IMDb
在國際上一向以「戰狼」自豪的中國,長期以來一直都有著以黨為尊的榮譽感,不論是在外國機場大唱中國國歌,又或者在旅遊時神氣到不可一世的態度,「中」國一直以來都用「世界中心點的角度」在看待一切。不過,在細節中仍舊可以窺見中國疲弱的的自尊心;而當我們從娛樂文化去談論所謂「中國式」的風格時,許多特點便一目了然。
線上串流平台在疫情時代下,對娛樂習慣造成了強烈衝擊,不僅影響戲院票房,更影響了許多人觀影的媒介及時間。作為當前市佔率爬升最高的OTT平台,Netflix製播了無數節目,且因地制宜的政策使其在世界各國都有不錯的收視表現。不過,各國Netflix製播的節目並不一定都能換來好的收視回應。在Netflix上面,近期有兩部作品《侍神令》及《陰陽師:晴雅集》,都是日本文化風格的改編作品,後者更是日本作家夢枕貘的系列小說改編而成。
濃厚日本風味當然是賣點之一,然而在我們看見的作品裡面,《侍神令》和《晴雅集》都非常巧妙地融合了日本與中國的文化元素,雖然比起日本式的陰陽師系列,這兩部作品更接近中國所盛行的仙俠風格,但電影中呈現的風格美學及術法運用還是有相似之處。
而日前在網路上又看見即將在中國上映的《神隱少女》,找來配音員拍攝系列宣傳海報,配音陣容彷彿成為偶像劇陣容,除了俊男美女來詮釋角色以外,在釋出的內容裡看不見其它亮點。事實上,俊男美女演繹仙俠角色的傳統由來已久,早期《仙劍奇俠傳》風靡中國的時代,俊男美女的搭配就已經是必要套路。

中國《神隱少女》找來知名演員配音。 圖/微博
有機會越做越好的中國影視,敗給了「高大上」的追求?
提及Netflix上面的陰陽師系列,主要是因為中國腔的台詞、仙俠感的對話,配上日本風格的服裝和原著,讓人產生了非常強烈的印象。先論《侍神令》,美學設計讓人感到真實與虛幻交錯,且世界觀趣味,單純以奇幻故事來看,已超過《畫皮》1、2集的感受;陰陽師系列改編的電影風格成熟不少,雖然仍有進步空間,但仙俠與日本文化的風格結合穩定且完成度高,是相似作品中令人稱許的。而《晴雅集》的劇情有情感的鋪陳、也有同樣的文化融合感,一樣令人感受到成熟。
但當我們去探究電影細節,不難發現演員與劇本僵死的關係。千篇一律的仙俠感對話,並沒有因應劇本而作調整,你看著這部電影,就像在看《花千骨》、《狄仁傑》或者《仙劍奇俠傳》一樣。而一味強調俊男美女的選角也讓角色形象僵化,沒有高矮胖瘦、沒有太多性格呈現,扁平的角色甚至因為時間被壓縮而不如劇集般來得立體。
演員必然追求顏值、服裝必然追求華麗,這種「高大上」的選擇不僅僅表現在選角等細節,從部分運鏡及特效的呈現也可以看見這種低質的高大上設計,燃燒的刀劍、飛濺的元素屬性,只要注意細節,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低品質的中國仙俠遊戲。而這些細節堆積起來的結果,就是讓頗具深度的劇情、人物淪為中國式的商業電影。

《陰陽師:晴雅集》劇照。 圖/IMDb
從改編電影,看見中國越發細緻的「文化侵略」
中國的世界觀是獨立於全球的。就如同「中」這個字一樣,在中國人的眼裡,中國就是世界的中心,身為天下大國,中國自然必須參與所有他們想參與的。例如好萊塢電影裡總是會出現亞洲面孔,有些角色即使沒意義也會被安插其中,中國一方面用各種手段「購買」臉面,一方面自己生產作品,鞏固國內民眾向心力。全世界首當其衝的台灣,許多背後有中資的電影就一定要有台北101和中國地標、台灣明星和中國明星,用以加強「兩岸一家親」的印象。
但這並不是唯一。如果以陰陽師系列的改編作品而言,其實有更多空間可以思考中國在影視方面所進行的「文化侵略」。那麼他們對於他國文化是「喜愛」,還是想要「佔為己有」?若要思考這個問題,可以從中國長久以來的「山寨」習慣開始。
中國長年被譽為盜版天下,許多版權問題在中國無法被解決,而這些山寨技術當然也是其進步的動力,中國永遠能在技術上緊追他們所模仿的任何產品。舉例而言,用中國方式拍一部香港電影,你可以感受到強烈的「不香港」,然而陰陽師系列的改編帶入了成熟度極高的仙俠風格,讓日本原著的作品呈現出無違和的精緻度時,是否成為一種「文化侵略」就成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。
說文化侵略是否太過?從事件觀察,我們可以知道的,是這些在電影或音樂中被融入的文化,一方面在中國不時引起抵制,一方面卻總是無法真正阻止中國人民熱愛這些文化。從過往經驗看待,中國政府所限制的必然是他們顧忌的,中國政府所接納的必然是他們想利用的。
如《海賊王》賀圖出現台灣國旗,《鋼之鍊金術師》作者荒川弘在舊作《raiden-18》中影射了偉大領導人,這些動漫作品常見的「辱華」行為都無法徹底根除中國人對日本動漫文化的熱愛;韓國偶像團體的花美男形象更是席捲中國娛樂圈,在許多中國節目都可以看見女星男星的韓風打扮,顯然主流電視表演也已淪陷。
這成為了大國最大的矛盾之一,為什麼中國人民總是在追他國的當代文化潮流,而外國人喜愛的中國,都是那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現以前就存在已久的傳統文化?也難怪人們到現在看到中國政府推廣的電影,不是《花木蘭》就是《哪吒》這樣的文化老本。
長沙的航海王官方漫畫大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