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精准传播 个性定制-2.jpg
幻影溪酒庄之旅.jpg

年终回顾:2020年牵动人心的十大国际新闻

来源:BBC


2020年,全世界的经济、民生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严重冲击。


2020年,这极不平凡的一年里,又发生了许许多多牵动人心震撼世界的国际新闻。


往年,重大国际新闻影响的可能是某个区域的某些人,然而2020年,却有不少全球性的重大事件,关系到几乎每一个人。


BBC中文与您一起回顾其中的十件大事。


1.新冠病毒疫情

图像来源,GETTY IMAGES


2020年,全世界各地民生和经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Sars-CoV-2大流行疫情的巨大冲击。

1月3日,中国农历春节前夕,湖北武汉市卫健委通报称,出现了“不明原因肺炎病例”,但未发现明显“人传人”证据。随后中国国家卫健委确认,“新型冠状病毒”为疫情病原。

  • 肺炎疫情:新型冠状病毒专题报道

1月中旬以后,武汉游客在泰国被确诊感染;几天之内日本、美国、台湾香港、澳门都相继出现了第一例确诊病例。1月23日湖北省会武汉以及周边多个城市陆续宣布“封城”。1月30日,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构成“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。


至2020年12月,新冠病毒继续在全世界蔓延,影响了190个国家,造成7000万人感染,超过150万人死亡。


虽然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争分抢秒研发新冠疫苗,到12月已经有几款疫苗开始获得批准向公众推出,但世界卫生组织仍然警告,疫苗推出并不能立竿见影解决所有问题,结束疫情仍需时日。


笼罩在新冠疫情中的世界各国被迫采取“封城”、“隔离”措施,航空交通断崖式下跌,经济活动几乎陷入停顿,人际交流减少到最低,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。


中国以及周边的亚洲、太平洋地区等国虽然较为有效地控制了病毒的传播,但欧洲、美洲许多国家直到年底仍然没有摆脱病毒的阴影。


2020年英语世界三大辞典的年度热词,都无一例外地选中与疫情有关的词汇:封城、隔离、社交距离......


据牛津辞典统计,光是pandemic(全球传染病大流行)一词,2020年使用次数增加了超过57000%。


2020年日本将年度汉字定为“密”,反映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,政府告诫民众为了防疫要避免“密闭空间”、“密集人群”及“密切接触”。


2. 澳洲丛林大火

加注文字,成千上万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地区居民须转移至安全地方。

与新冠病毒一样,澳洲丛林大火从2019年延烧到2020年。

始于2019年9月的澳洲丛林大火,由于南半球进入夏季后持续的炎热和干燥天气,一直到2020年2月天降大雨后,燃烧了数月的大火才熄灭。

  • 澳洲野火:连烧4个月 以火防火是否可行

据统计,这场世纪大火,烧毁了面积高达11万多平方公里的丛林、森林和公园,死亡至少33人,还有超过10亿只动物被烧死。


科学研究报告指出,全球气候变暖使出现炎热、干旱天气的风险增大,发生丛林大火的风险也至少增加三成。


由世界天气属性联盟(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 consortium)撰写的报告指出,如果全球气温上升2摄氏度,干旱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至少会增加四倍。


3. 气候变暖

图像来源,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,2020年是继2016、2019年之后又一个有史以来气温最高的年份。


发生在年初的澳大利亚丛林大火,也为2020年全球越来越多人关注日益严重的气候变暖问题定下了基调。


据国际气象组织(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)10月的预估,2020年将是继2016、2019年之后,又一个史上温度最高的年份。


实际上,自有全球气温记载以来的1850年起,过去170年当中,气温最高的年份共有六个,即始自2015年以来的六年,其中2020年将是最暖年份的前三名。


最显著的气温上升出现在北极附近的西伯利亚,那片地区的平均气温上升了5摄氏度。

科学家一直强调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,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,其中人为气候变化积累在气候系统内的热量,约有90%储存在海洋中。


这加速了冰山的融化、海平面的上升和恶劣气候更为频繁发生。热带风暴数量和强度都大增;森林大火出现在更加广泛的地区也更加猛烈; 越来越多的地区水灾泛滥。

所有这些自然灾害使大量人口流离失所,危及数百万计人的粮食安全。


科学家指出,2020年在发达国家很多人最关心的是新冠疫情,然而对那些生活在经不起气候折腾地区的亿万民众而言,气候仍然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最大威胁,而且更为可悲的是,要解决气候问题根本没有一针见效的疫苗。


在科学家看来,将化石燃料留在地下,尽可能地使用再生能源,减少温室气体排放,将是迈向解决气候变暖问题正确方向的第一步。


4. 篮球巨星布莱恩特和足球名将马拉多纳去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