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晚舟在国外遭死亡威胁,妹妹在国内出道…时代中的任正非女儿们
本文由【留学生研究社】原创
任正非的小女儿姚安娜在今天宣布正式出道。

没有活在家族企业的阴影下,没有在华为担任要职,姚安娜选择了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。

而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,大女儿孟晚舟正面临“美国陷阱”,随时有可能被引渡。
更被爆料在温哥华多次收到死亡威胁的信件。
姐妹两人同上热搜——
小女儿官宣出道;大女儿镣铐未除。
大时代下的两种人生——
同为家族企业的“公主”,彼此相差26岁的她们,经历了中国变迁风云诡谲的30年。
她们身上有太多普通中国家庭的影子,也印证着从家到国崛起的故事。
70后的孟晚舟,是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,见证了国家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全过程,同时他们这代人也成为了社会最中坚的力量,扛着国家的命运往前走,这代人在大江大河中很少有自己选择人生的机会,与享受人生的闲暇;
而95后的姚安娜,则是正好是享受着改革开放发展红利的幸福的一代人,像很多95后一样,她出生后的中国便是已经发展起来的中国,这代人想遵循自己意志和选择去享受自己的人生,时代赋予了这代人选择的自由。
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正是姐姐孟晚舟那代人的努力,才有了妹妹姚安娜自由出道的权力。
从这对年纪相差26岁的姐妹迥异的人生上,我们看得到改革开放40年中两代人不同的人生。
01, 1972年,孟晚舟出生。
当时的任正非还不知道,六年后,中国即将面临一场变革。他将是这场变革中的一朵巨浪,彻底改变了他和他家人的命运。任正非作为军人,拿着国家每个人100块的补助,来到深圳。到了深圳后才发现,连打工的都拿两百多块。

1987年,国家发布18号文件,号召民营企业家兴办高科技产业。任正非嗅到了商机,但是外资刚刚进入中国市场,国家的工业体制急需变革。凭着东拼西凑的2万块钱,1987年,不惑之年的任正非正式成立了华为,寓意“中华有为”。当时孟晚舟15岁。被父亲带在身边一段时间。

创业初期的任正非
孟晚舟在后来的回忆文章《风筝》中提到那段日子:“父母在深圳艰苦工作,她们住在漏雨的屋子里。外面下大雨,里面下小雨,四面透风,隔壁邻居说话都能听到。”
童年的孟晚舟吃了很多的苦,跟着爷爷奶奶长大,教育也没有跟上。1988年,孟晚舟考上了深圳大学会计系。毕业后,她没有进入父亲的公司,而是在建设银行工作一年。

后来因为银行整合撤销网点,孟晚舟失业了。这一年可以说是孟晚舟人生中的“第一道坎儿”。
当年,青岛牌遥控彩电2900元,一个家庭的全部现金收入。
在美国人眼里,2900算什么?孟晚舟想到了留学,去外面的世界看看。

本已拿到心仪大学的offer,却因为英语不好,在办签证的时候,被怀疑有移民倾向,拒签。
留学生,碎了。父亲任正非看在眼里,但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帮助,只是让孟晚舟来公司学习一点谋生的技能。孟晚舟来华为的第一年,是一名最普通的接线员。打杂的工作做了很多年,小到文件打印、产品目录制作,大到展会安排。孟晚舟的业务范围就是这些。

1998年,心有不甘的孟晚舟考上了华中理工大学硕士学位。
也是从那一年开始,她才被任正非重用,从行政转到财务。
2003年,孟晚舟着手改革,负责建立全球统一的华为财务组织。
2009年,主导建立了五个账务共享中心,并推动成立华为全球集中支付中心建立。
2011年,华为官网第一次出现孟晚舟的名字,职位是常务董事、CFO。
直到,2013年孟晚舟以华为公司CFO的身份走进媒体视线,大家才知道,这个女孩儿是任正非的女儿。
在华为内部,知道这件事儿的,寥寥数人。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,孟晚舟站在了华为集团的金字塔尖。孟晚舟在后来说到:“忙碌把时间缩短,苦难把岁月拉长”。孟晚舟在这样的环境中,百炼成金。

父女俩为数不多的合影
有人问任正非,华为成功的核心点是什么?他毫不犹豫地回答:财务体系和人力资源体系。曾经公司里最薄弱的环节由自己的女儿一手加强并壮大,这是孟晚舟从父亲那里得到的,第一次认可。
02, 1998年,任正非与第一任妻子孟军离婚。
第二任妻子姚君生下一女,姚安娜。和大女儿孟晚舟不同的是,姚安娜一出生就含着金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