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精准传播 个性定制-2.jpg
幻影溪酒庄之旅.jpg

孔子的这10句话,我们都理解错了!

原创来源: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


孔子的哪些话,被我们深深误解了……编辑整理 | 国粹君,图 | 网络 。

在中国历史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:“天不生仲尼,万古如长夜。”

意思是如果老天爷不生下一个孔子的话,中国人一直生活在黑暗之中。并不是说孔子以前的人没有生活,没有人类的文明,而是说那种人类的文明没有经过自觉理性化的过程,而孔子起到了这样一个很重要的作用。

《论语》其书,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私家著述,其取法之高、化人之深、流传之广、影响之大,绝非一般经典之可比,被称其为“中国人的圣经”。

但孔子的很多名言,也因名气过盛、解读过多而常为人误解,甚至很多成为当权者用来愚民的真理,有些甚至与你理解的意思相差不啻天壤。


今天跟着国粹君一起去看看,到底孔子说的哪些被我们深深的误解了……

误解:此句出自《论语·阳货》,很多人觉得是孔子歧视女性,才有了这种表述。实则不然,孔子也并非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。


国粹君语:“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”的后半句是:“近之则不逊,远之则怨”。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“小人”这个概念,《论语》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“小人”,这些“小人”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,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。而此处的“养”字,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。


所以,全文“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,近之则不孙,远之则怨”讲述的是相处之道,大概意思是:如果站在男性的角度来说,与女子的关系很难处理好;站在官员的角度来说,与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。因为与他们过分接近了他们就不知道谦逊,过分疏远了就会怨恨。


很多人理解古文都会按照现代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,又或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取义,譬如: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(出自《孟子·尽心上》),其中的“为”字有两种读音,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,这里的“为”是动词,句意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,那么天理难容,朽木不可雕也,而并非讨伐人类的趋利性。


误解:这句话出自《论语·子张》,多少中国父母将这句话视为家训:“你好好读书,将来才能考上公务员!”“读好书才能有好仕途!”“读书就是为了做官!”


这些理解都不对。


国粹君语:这句话的原话是“子夏曰: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”,意思是事情做好了,可以总结经验,从中学习,取得进步;学习学好了,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。


“优”指的是悠闲,学有余力。孔子说过,“学而时习之”,“习”不是复习,而是演习,实习的意思。出仕就是“时习之”的途径之一,也就是把所学的、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,但是,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,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,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。


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。


误解:这句话出自《论语·宪问》,很多不愿赡养老人的不孝子女会说出这种话来,也有人用这种话去形容一些精明奸诈的老人。


那么,孔子的意思是什么呢?

国粹君语:此句原话是“幼而不孙弟,长而无述焉,老而不死,是为贼。”大意是说:“年幼时不懂得孝顺父母、友爱兄长,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,年老了还迟迟不死,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世上的祸害。”


用网友们的话来表示就是:不是老人变坏了,而是坏人变老了!


试想孔子如此注重“孝悌之义”的人怎么可能说出那种被千夫所指的话来,自古最凄凉者,莫过于英雄末路,美人迟暮。一句“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”让多少人唏嘘不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