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多年了 中国明星割粉丝韭菜的刀 还是那么稳准狠!
本文来源: 宅总有理
"我喜欢钱,因为我从来没吃过钱的苦,只知道钱的好处,不知道钱的坏处。 "
—— 作家·张爱玲「逝于1995年9月1日」
代表作品:《流言》……

01. 1983年,刘晓庆第一次外出走穴,赚了3600元,兴奋得一夜未眠。比起单位几十块钱的工资,这笔钱堪称巨款。此后,刘大姐开启疯狂走穴之路,创下一个月最多150场、一天最多8场的演出记录。
同年,在自传《我的路》里公开宣称:"我的每一分钟都是用来赚钱的。"
一句流行创富秘诀说得好啊,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。1983年,在广大群众对市场经济还一脸懵逼的时候,刘大姐就认知到明星的"名气和人脉",是可以迅速变现的。于是她当起穴头,疯狂走穴,积累原始资金,在90年代初就投身商海,以自己的名字命名,开了20多家公司,涉及房地产、影视、食品、饮料、美容、保健、服装等众多行业。

实际上,其中很多公司,并不是刘大姐开的。她主要负责"冠名",售卖"刘晓庆"这块金字招牌。有的她亲自砸钱,有的,只以她的名气和肖像去走关系,刘大姐从中收取好处费。比如地产项目,一个好处就是500到1000万。
1994年,凭借《武则天》,刘成为中国最家喻户晓的女星。她又趁热打铁,写了本《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儿》,光标题就拍出去108万。
「刘老师的神作」
此后,许多以她名义开设的地产项目在中华大地上拔地而起,投资过亿的就有8个之多。与此同时,刘大姐搞美容学院、创服装品牌,一度想把投资洒到资本主义国家去。那些92下海的企业家们啊,在她面前连个卵都算不上。
所以,刘大姐坐飞机时,望着窗外脚下的山川湖海,经常想:
"天底下就没有我干不成的事。"
不久,刘大姐还把"冠名"经验熟练运用到了影视创作中。她把名气折价入股,跟其他公司合拍《火烧阿房宫》、《皇嫂田桂花》,最后拿分红。有她当时的名气加持,这些戏根本不愁卖。早在演《武则天》时,刘大姐就很精明地不要现金,要拿15秒广告来抵片酬了。时至1999,刘晓庆顺利登上了中国福布斯富豪排行榜,位列第45,成为国产明星首富。
只可惜,刘大姐学法不精,三年后被送入拘留所,一拘就是400多天。当时大姐欠了2000万税款,复出后第一部电影片酬,就是500万。随后又接到《永乐英雄》、《谁主沉浮》、《江山美人》、《281封信》等戏,花了足足两年时间,才还清这2000万啊!可见这钱还得是多么"历尽艰辛"。

「刘老师的另一神作」
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。刘大姐复出,虽然赶上了内娱崛起的好日子,她的名字却没再在富豪榜上崛起过。但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刘老师为后辈们留下了高大、伟岸的创富模板。后来,娱乐圈里轰轰烈烈的演艺队伍,开始变着法儿地寻找致富路。其中诸多资本玩法,连刘大姐看了都自叹不如。
拿《许三观卖血记》最后的话说就是:"这就叫屌毛出得比眉毛晚,长得倒比眉毛长。"
02. 2002年,刘大姐被拘留调查时,黄磊刚刚成立"曼孚文化",相继拍出了《似水年华》、《天一生水》、《夜半歌声》,都是自导自演。一望可知,自己开公司,可以拓展创作自由,不必受制于人,而主要目的,当然还是挣钱。
千禧年前后,正是黄磊名气和颜值的巅峰期,不趁此机会掌握更多的话语权,岂不是亏了?只可惜,这几部作品收视率都不太行。
之后几年,江湖上一度没了黄老师的身影。时至2015,黄磊突然成立了"风火石文化"。这家公司,先在话剧上发力,出品《暗恋桃花源》等佳作,紧接着又参与了电视剧《小别离》,堪称黄老师一次完美的翻身仗。而这家公司的合伙人,就是何炅。早年电视剧没搞成,2014年,黄磊参加《爸爸去哪儿》第二季,发现了综艺这条新战线。2015年,又去了《极限挑战》,网传酬劳3000万。神算子一下子看中了综艺开发。所以跟何炅合伙后,两人投资了《向往的生活》。
在向往综艺之余,黄老师依然有一颗做好本职工作的心,想在影视江湖上开疆拓土。可"风火石"参与的无论《麻烦家族》还是《深夜食堂》,都口碑扑街。所以这两年,黄也懒得搞电影,去走徐峥、吴京的老路了,一心一意在《向往》里当厨子,动不动把半个娱乐圈叫来散心。以《向往的生活》一季比一季更像《赞助商的生活》来看,黄、何二位老师,钱肯定没少赚。

「生意上的好伙伴」
攒下一笔原始资金,在熟悉的领域里搭建平台,供自己唱戏,这是很多明星都会走的致富路。刘大姐的经验告诉大家,盛名之年,与其赚眼前酬劳,不如未雨绸缪,当老板。演戏如此,唱歌如此,连做主持都一样。
当年央视《欢聚一堂》的主持李静,辞职后,立志要掌握自身命运,拉上戴军成立"东方风行",制作出了一档《超级访问》。一开始,是拿节目换电视台的广告贴片。广告还没卖出去,录节目先录得欠了一屁股债。后来李静想办法,贴片不要了,直接卖节目,一卖50多个台,一期节目3万成本,10万进账,还拉到了冠名。《美丽俏佳人》《情感方程式》也相继诞生。
另一位央视女主持杨澜,胃口就比静姐大多了。直接找丈夫吴征投资,一上来就想搞个阳光卫视,玩付费订阅。结果步子迈太大,3年亏了2个亿,还是港元。无奈之下,杨老师只能重回主持岗位,去做一档《天下女人》。

「又一对生意上的好伙伴」
《天下女人》播出时,我们静姐已经玩起了互联网。2007年,华谊想收购东方风行。结果一次饭局上,李静认识了红杉资本的沈南鹏。在沈大佬的帮助下,李静开了家贸易公司,建立乐蜂网,搞电子商务,推出自有品牌静佳J-plus,在《美丽俏佳人》上卖精油。光09年一年,就是几百万。
而这,似乎是诸多明星注定要走的一条致富之路,在开出一家跟本职工作有关的公司后,总得想办法砸钱,卖点别的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