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国剑桥大学前高级研究员、中国问题专家马丁·雅克分析中美大势
Updated: Apr 22, 2021
文章来源: 易界
导语:美国为什么把中国的崛起视作“威胁”,想尽办法极力阻挠?在中国日报社新时代大讲堂上,英国剑桥大学前高级研究员、中国问题专家马丁·雅克认为,这是一种帝国主义大国的心理在作祟。长久以来,美国拥有压倒性的全球霸权,“美国天下第一”的想法深刻于一些美国人骨子里。因此,面对中国的崛起,美国的反应就是从各个方面极力阻挠和打压。但是,马丁·雅克犀利指出,历史证明,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一直做老大。
中美早期关系为什么还不错?因为美国认为中国会西化
中国从1978年开始的崛起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,而这种发展有一个关键因素,就是中美之间相对良性的关系。
在这一时期,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是基于两个基本假设。第一个假设是中国在经济上落后太多,几乎没有可能会挑战或威胁到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优势地位。
第二个因素,也是我认为更重要的因素是,美国认为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会西化。
因为美国的态度基本上是,现代化的过程等同于西化的过程。所以美国的假设是中国会渐渐变得像一个西方国家,看起来像美国一样,比如采用西式的政治体制。
美国想当然地认为,如果中国没有这样发展,那么它的崛起就会走到尽头、碰壁,无法持续。
转折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
2008年的西方金融危机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这两个假想。转折就从这里开始。这完全出乎意料。
自1931年以来,美国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金融危机。在这个时期,美国遇到了大麻烦,西方遇到了大麻烦。
说实话,西方一直没有真正从这次危机中恢复过来,经济增长一直疲软,疫情开始之后又是另一番样子。从某种程度来说,西方经济艰难地维持着。

与此同时,中国在这期间的情况完全不同。
中国当然受到了这次危机的影响,但基本上中国继续以和之前差不多的速度增长。
到了2014年,根据世界银行的衡量标准,按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,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赶超美国。这一时期,按年计算,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总额当中占三分之一。可以看到,双方的发展出现差异。

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不能不提,那就是政治。西方本以为金融危机会在中国发生,但它却在西方发生了。西方本以为政治危机会在中国发生,但它也在西方发生了。
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多,特别是美国和其他地方的传统劳动阶层群体。随之而来的是民粹主义的兴起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,对西方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产生极大影响。
结果是,西方政府,但不仅仅局限于政府圈,对来自中国的“挑战”,越来越感到焦虑。这个自1972年以来的合作伙伴渐渐被视为一种威胁。
焦虑与日俱增,结果就是对中国的敌意越来越大。最终,对中国的敌意在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达到了高潮。
美国人为什么不能容忍中国崛起
美国为什么不能容忍中国崛起?为什么它把中国崛起直接解读为中国威胁?
要解答这个问题,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个帝国主义大国的心理,尤其是美国。
美国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,几个世纪以来,一直保持着一种上升的势头。从1945年开始,他们一直拥有压倒性的全球霸权。
美国天下第一,这是刻在一些美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想法。不仅仅是总统和国会议员这么想,许多普通美国人也对此深信不疑。

他们认为自己是最好的,他们必须是头儿。他们不能被别人指挥,他们不会被别人比下去。
当然,现实可不是这样。从历史上看,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永保第一。

想想中国——百年的屈辱,曾经的地位被取而代之。英国也是如此。美国也将会是这样。
美国经济的相对下滑大概是从80年代左右开始的。但美国一直不承认,时至今日也不承认。一个美国总统如果说:“我们正在衰退而且无法逆转,我们必须调整自己去适应一个全新的世界。”这无异于自杀。美国还没有做好接受这种论调的准备。
那么美国对中国这个威胁作何反应?从本质上讲,美国的反应是攻击中国,想办法增加中国崛起的难度。如果有可能的话,阻止中国的崛起。如果不行,至少阻挠中国的崛起。所以特朗普当上总统后没过多久贸易战就开始了。
在贸易战之后,或者说在贸易战 、科技战的同时,对中国的态度愈发尖锐粗暴。你能看到他们在各个方面对中国进行攻击。
美中新“冷战”与美苏冷战有三点不同
我想说的是,也许可以把现在世界所处的形势,以及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称为新“冷战”。
但我们用“冷战”这个词,并不代表我们要把现在的情况与美苏冷战混为一谈。有三个根本区别。
第一个区别是,美国和苏联所处的和所拥有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经济世界。双方永不产生接触,他们拥有两个不同的国际体系。一个是属于美国的,另一个是属于苏联的。